中国将免签入境范围扩大至创纪录的74个国家,以促进旅游业
中国将免签入境范围扩大至创纪录的74个国家,以促进旅游业,包括拉丁美洲和中东在内的74个国家的公民可免签证入境中国并停留30天。政府希望将旅游人数提高到疫情前的水平,以发展经济和软实力。
下一步是什么?
对于不在名单上的国家,过境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公民入境 10 天,如果他们出发前往的是另一个国家。在中国将签证政策放宽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后,外国游客正陆续返回中国。
现在,来自 74 个国家的公民可以免签证进入中国并停留长达 30 天,这比之前的规定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份名单包括自去年 11 月以来可免签证停留最多 30 天的澳大利亚公民,自2024 年 7 月首次批准以来,停留时间已延长 15 天。
政府一直在稳步扩大免签证入境范围,以促进旅游业、经济发展和软实力。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2024年免签入境外国游客将超过2000万,几乎占总游客数量的三分之一,比上一年增长一倍多。
格奥尔基·沙瓦泽(Georgi Shavadze)是一位居住在奥地利的格鲁吉亚人,他曾参观过北京的天坛。
“这确实有助于人们出行,因为申请签证和办理签证手续非常麻烦。” 他说。
尽管大多数旅游景点的国内游客数量仍然远远超过外国游客,但旅游公司和导游现在正准备迎接更大规模的游客涌入,以迎接暑假游客来中国。
一名身穿白衬衫、长裤、戴着超大墨镜的女子手持蓝色小旗,与两名背着背包的游客一起走出机场
中国政府已将免签入境政策扩大至74个国家,以促进旅游业发展。(美联社:Andy Wong)
“我几乎被旅行团淹没了,很难跟上进度,”拥有 20 多年经验的资深英语导游高军说道。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他创办了一家新公司,为任何有兴趣成为英语导游的人提供培训。
“我一个人根本无法处理所有的事情,”他说。
在解除严格的新冠疫情限制后,中国于 2023 年初重新向游客开放边境,但当年的访华游客仅有 1,380 万人次,不到疫情爆发前最后一年 2019 年 3,190 万人次的一半。
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的许多地区为 30 天
2023年12月,中国宣布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公民实行免签入境,但此后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加入了这一政策。
上个月,来自五个拉丁美洲国家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旅客获得了资格,随后来自中东的四个国家的旅客也获得了资格。
随着阿塞拜疆的加入,7 月 16 日,总数将增至 75 个。
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已获准试行一年免签证入境。
身着长发、牛仔裤、戴着棒球帽的女子作为旅游团成员行走,而身穿白衬衫和裤子的导游正在与一名男子交谈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到2024年,近三分之一的游客无需签证即可入境,较上一年增长一倍以上。(美联社:Andy Wong)
对于挪威游客 Øystein Sporsheim 来说,这意味着他的家人不再需要两次往返奥斯陆的中国大使馆申请旅游签证,因为带着两个孩子去办理旅游签证既费时又费钱。
“他们不经常开门,所以这更加困难,”他说。
“新的签证政策对我们百分之百有利,”专门为国际游客提供精品和豪华路线的 WildChina 董事总经理 Jenny Zhao 表示。
她说,与疫情之前相比,业务增长了 50%。
赵先生表示,虽然美国仍然是其最大的客源市场,占其当前业务的 30% 左右,但欧洲游客目前占其客户的 15% 至 20%,较 2019 年前的不到 5% 大幅增长。
“我们非常乐观。我们希望这些好处能够持续下去。” 赵女士说道。
总部位于上海的在线旅行社携程集团表示,免签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今年前三个月,其网站上前往中国的机票、酒店和其他旅游产品的预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其中 75% 的游客来自免签证地区。
过境政策是免签证入境的替代方案
尽管非洲大陆与中国的关系相对密切,但没有一个非洲主要国家有资格享受免签证入境政策。
北美人和其他过境人员可以入境 10 天
来自 10 个非免签国家的公民还有另一种选择:如果他们前往的国家与出发地不同,则可以在中国停留最多 10 天。
两名背着背包的儿童和游客在机场等候,一名背着黄色背包的女子正在与导游交谈
那些没有免签证入境的人可能有资格根据过境政策进入中国停留10天。(美联社:Andy Wong)
据该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称,该政策仅限于 60 个入境口岸。
该过境政策适用于55个国家,但大多数国家也在30天免签入境名单上。
它确实为以下 10 个国家的公民提供了更严格的选择:捷克共和国、立陶宛、瑞典、俄罗斯、英国、乌克兰、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
除英国外,瑞典是唯一一个未列入30天名单的欧洲高收入国家。
自2020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判处瑞典书商桂民海10年监禁以来,瑞典与中国的关系开始紧张。
桂民海于 2015 年从泰国海边的家中失踪,但几个月后在中国大陆被警方拘留。
10万+粉丝交流 了解更多知识请
关注微信公众号:计算机程序吧
